□劍客
  日前,國家發改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出《關於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其中規定,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所有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各地要將符合醫保定點相關規定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定點服務範圍,實行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的報銷支付政策。(4月9日國家發改委網站)
  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能給當下的中國醫療狀況帶來哪些改變呢?這無疑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能改變“看病貴”嗎?答案是否定的。眾所周知,目前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和藥品器械價格均處於政府嚴格定價和監控之下,民眾尚且覺得看病貴,指望從“所有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的非公立醫療機構那裡得到廉價的醫療服務,恐怕不切實際。必須看到,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不是來做貢獻的,也不是來搞慈善的,歸根結底是為獲利而來的。現時的民營醫院,除了不時爆出“坑蒙拐騙”的新聞之外,哪家的醫療消費不是高高在上的?即便在新政的“感召”下浪子回頭,民營醫院也難以提供低於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
  能緩解“看病難”嗎?這要從兩個方面看。對於部分願意以金錢換取時間的高端客戶而言,非公立醫療機構推出的個性化、一對一的高端醫療服務,確實可以有效緩解他們的“難”處。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意義就不顯著,因為這個層次的醫療服務,已經超出他們的承受範圍。事實上,更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非公立醫療機構以高薪將部分原本服務於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專家招攬於自身旗下,客觀上反而攤薄了普通百姓接受優質醫療服務的幾率。
  能夠消除民眾對醫療價格飛漲的擔憂嗎?目前只能拭目以待。有關部門表示,“在放開價格的同時,要加強對醫院價格行為的監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可是,表態容易執行難,在收費受到嚴格管制的當下,某些民營醫療機構誘騙高消費的糾紛還層出不窮,放開之後的監管又談何容易?如果有關部門的監管利器果真如此犀利,那遍佈城鄉的無證黑診所,哪裡還有容身之處?
  不可否認,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有利於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可以細分市場,提供部分高端醫療服務滿足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但是,卻未必能夠有效增加整體的醫療資源和服務供給——到公有單位“挖角”,從來都是民營機構的強項,資本往往是不願意自己培養人才的。因而,為民眾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服務,還是有賴於政府加大投入,從整體上均衡公立醫療機構的佈局。事實已經證明,指望通過甩包袱的方式來解決民生問題,是行不通的。
  (作者是醫療界人士)
  劍客  (原標題:放開非公醫療價格能帶來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79szom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